杨芙清教授,1932年生。江苏无锡人。计算机软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年);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信息与工程科学学部主任,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理事长、名誉院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及学科评议组第一召集人,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 IEEE Fellow,贝尔实验室基础科学研究院(中国)高级顾问,《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电子学报》副主编,复旦大学、浙江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校兼职教授。

20世纪80年代初,杨芙清开始进行软件工程基础技术的研究工作,主持了历经国家四个五年计划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青鸟工程。作为青鸟工程的领导者和首席科学家,杨芙清倾注了她全部的智慧和心血。
  经过10多年的科研实践经验,杨芙清发现科研软件过程异常的艰巨与复杂,要取得突破性的成就,必 
须攻克高(软件复杂程度高)、长(软件的研制周期长)和难(软件质量保证难以保证)这三大难题。1982年,杨芙清在全国计算机学术年会上详细阐述了“软件工程”的内涵;同年,杨芙清在长春召开的中科院学部扩大会议上作了题目为《软件的结构和工具》的报告。这一系列的行动,标志着杨芙清已经把科研思路和方向转为“软件工程”。

从1983年开始,杨芙清带领科研团队历经四个五年计划开展“青鸟工程”的研发。青鸟工程经历了“基础技术——实用技术和产品化技术——工程化、工业化生产技术”的研发阶段。其中,“六五”、“七五”,主要开展了软件工程技术的基础研究,研制开发了“核心支撑环境BETA--85”,进而开发了我国第一个大型的“集成化软件工程支撑环境”,命名为青鸟Ⅰ型系统(JBⅠ)。它的诞生,缩短了我国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在1991年的国际软件工程研讨会上,国外专家认为“青鸟系统可以和国际上同类软件相媲美”。“八五”攻关的重点是建立产业基础,一方面在跟踪研究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青鸟标准规范系列,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开发出“大型软件开发环境—青鸟Ⅱ型系统(JB2)”,另一方面,集中研究软件产品化技术,对青鸟Ⅰ型系统进行了实用化和产品化,推出了以“青鸟”命名的系列软件产品。在研制青鸟系统过程中,杨芙清组织全国22所高校和科研单位、330多名科技人员,组成了一支空前壮观的高科技攻关团队。在杨芙清的带领下,科研工作进展非常顺利,不仅建立了“总体组——工作组——专题组”的三级管理模式而且确定了三个狠抓、三个统一和三个意识的12字指导思想。为了顺利完成科研成果的转化,经过长时间的努力,1994年11月,北大青鸟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杨芙清任董事长。为了实现和完善青鸟软件生产线,制定软件工业化生产标准,推进我国软件企业的技术改造,杨芙清带领团队人员开发出基于异构平台、可访问多信息源的应用系统集成环境——青鸟Ⅲ型系统(JB3),为形成规模经济准备了条件。
青鸟系统是我国第一个,要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大规模综合性软件工程支撑环境,青鸟系统的研制成功被誉为“我国基础软件技术的重大突破和重大成果,为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标志我国软件开发从手工作坊式向工业化生产转化的一个里程碑,对软件产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为了加快我国软件人才建设的步伐,国家教育部和国家计委于2001年下发了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通知。看到通知后,杨芙清立刻组织人员,提出了北京大学软件学院的建设方案,建设软件学院的方案得到校领导的支持和教育部的批准。北京大学任命杨芙清负责软件学院的筹备和建设工作,年近70的杨芙清又一次斗志昂扬地迎接了新的挑战。   杨芙清曾说过:“别人说我在快到70岁的时候,找了最苦最累最难的活来干,我说我这个人最喜欢挑战性工作,老想去创一点新的东西。”正是在“老想创一点新的东西”的思想牵引下,杨芙清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学院建设当中。   杨芙清为软件学院的发展提出了“人才培养与产业建设互动”和坚持创新的指导思想;制定了“坚持创新创业、坚持面向需求、坚持质量第一”的建院宗旨;确立了“面向产业、面向领域、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交叉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专业教育学分制,素质教育学苑式,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办学模式;设计出“多层次、多方向、多领域、模块化”的开放式课程体系;拟定出“软件学院建设运作框架”;明确了“全方位深入开展国际合作”的发展战略,与国际著名高校和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面向全球招聘教师,推行双语教学,培养国际化人才。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软件学院已发展成为两个学科、四个基地、十个系所的教学研究单位。2003年12月,在教育部组织的对全国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中期评估中,北京大学软件学院综合评比排名第一,被誉为“示范中的示范”;2004年11月9日,学院荣获“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12月9日,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9月,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6年,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验收评估,评估结果为“综合排名第一”。   面对所获得的荣誉,杨芙清并没有满足,她给软件学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育人是百年大计,一定要做到“实、深、精、透”。在初步形成工程硕士培养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目标:如建设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性研究、严格规范工程硕士论文标准提高论文质量、以软件工程学科为主发展大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型学科、面向行业定制发展终身教育计划、为学生(包括毕业生)提供多元化服务等。杨芙清被誉为 “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开拓者和设计师”,她正继续带领全体师生员工向实现创世界一流软件学院的目标挺进。

北大青鸟网上报名
北大青鸟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