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发生了什么?中职比高职更受追捧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师、中专非常火,当时的农校、卫校、警校、师范院校、铁路学校……等等,几乎涵盖了所有行业。不仅仅当时的初中毕业生抢着上,甚至很多高中生都抢着读当时的“大中专”。而中师更是撑起了一个时代的小学老师,而且是非常优秀的师资。当时更有“考不上中专才读高中”的说法,可见中专火到什么程度。

  尽管当时中专的学历等同于高中,但是确确实实在各行各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时的中专全称是中等专业学校,学习内容大都属于专业知识,再加上当时中专属于铁饭碗,所以招收了大量的人才,这些人到了各地大都成为地方行业精英。

  尽管现在高职高专学历比当时的中专高,但是由于学习的内容不同,就业的途径也不一样。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情境下,高职高专培养目标定位为普通的劳动者,这和普通高校的毕业相比就少了很多吸引力,尤其在成为“人上人”的传统观念下与“教育改变命运”的其网下,高职高专吸引力远远不能与当年的中专相比。

  尽管当时中专也倾向于职业教育,但是当时并没有市场化,所以中专毕业生大都进入了国家事业单位,即便在现在来看仍然是不错的职业。而高职高专则不同,其毕业生要么通过市场自由择业,要么按照订单式培养进入企业,而高职高专的学生大都属于技术内容,上升空间不大,议价能力也比较差,不管是订单培养还是自由择业都没有太好的去向,这和国人“望子成龙”成为“人上人”的期望相差太远。

  更为重要的是,进入高职高专之后并不能和普通高校打通,进入普通高校深造的机会几乎是没有的。这点和当年中专差别甚大,当年自学考试和成人高考还算是给中专生提供了上升途径,而现在各大高校纷纷抛弃自学考试和成人高考,事实上堵死了高职高专学生的路径。

  可以说,当年中专和现在高职高专相比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个改变是就业从包分配改变到了市场自由择业;另一个改变则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轨化。这对应两种类型的职业,普通高校似乎更倾向于管理、白领类工作,而职业高校毕业学生只能是体力、技术蓝领。

  这种通过教育分流代替市场选择而进行社会分层,让现在的中学生和家长非常焦虑,教育的双轨制使得职业教育的学生几乎丧失了向上流动的机会,再加上用人机构经常查出身,一旦贴上职教标签就立刻低人一等。

  尽管这次日前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在答记者提问时说,将围绕基于“双轨”的双通制,“健全普职融通制度,实现课程共享与学生流动,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资源共享和理念借鉴”;“健全学历框架制度,规定职业教育的学生和普通教育的学生学习成果等级互换关系,进而规定在特定领域两个教育系列的学生都享有同等权利的制度。”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双通制”事实上在普教职教“双轨制”下进行,并不是真的能够打通职教和普教,也很难改变职业教育的就业去向,而是一定程度上使得“双轨制”更加稳定。在具体实操方面可能最先实现的则是中学普职分流。这对于中学生和家长来说并非是一件好事情。

北大青鸟网上报名
北大青鸟招生简章